有位著急的媽媽私訊傳來訊息問

「老師,我的孩子總是送我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之前會送一些他用過的紙,不然就是他亂摺的色紙,今天在學校用點數換了一個狗罐頭回來要送我,我問他為什麼要換狗罐頭,他竟然跟我說要給我吃,我差點氣到吐血,我跟他說狗罐頭是給狗吃的,不是給人吃的,他又跟我說又沒關係,還叫我要吃掉,老師我的小孩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這需要看醫生嗎?還是智力上有狀況?」

 

看完這個問題之後,我竟然莞爾一笑,在回答問題前我先說個自己的小故事

國小的時候家裡並沒有給我零用錢,因此有時會因為考試獲得一些額外的獎勵金,但也在爸媽勸導要存錢的觀念下投進存錢桶,因此國小沒有什麼金錢的觀念,直到要去參加畢旅時,家裡給了500元當備用金,也就是可以買些東西使用,但那時年紀很小不太知道自己可以買什麼,但那時內心總覺得可以幫家裡的人準備一些小禮物,因此我就在遊樂園的紀念品區努力挑選每個家人的小禮物,而且還精心考量價錢和需要,最後幫媽媽買了一個項鍊,幫爸爸買了一個鑰匙圈,開心的結束畢旅。

 

迫不及待回到家之後,想趕快分享給爸媽自己準備的禮物,當拿出禮物交到爸媽手中後,期待聽到家人喜歡自己選的禮物,但往往事與願違,媽媽看到我挑的項鍊後說:「我又不會戴項鍊,爸爸也用不到鑰匙圈,幹嘛浪費錢滿這些沒有用的東西,早知道就別讓你帶這麼多錢,一拿到錢就亂花錢,以後會賺錢還怎麼辦...」。後面媽媽說什麼我已經沒有辦法聽進去,腦袋裡只有不斷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事了,回到房間就委屈的哭起來。

 

在這故事裡,我想傳達的並不是不能教導金錢使用,而是我們都從曾經是那個用心想要體貼父母的小孩

但這份心意若經常被忽略或者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回應時,漸漸的孩子也會怕受傷,這份心也就慢慢的消失了

 

我也經常聽到家長會向我訴苦自己的孩子不懂感恩和孝順父母,但孩子們可以理解的回饋方式非常有限

我最常看到的方式就是將自己所愛分享給家人,但是往往家長都覺得這些很無用或者很佔空間

往往孩子們能力所及也就是畫畫、勞作品、自己獲得的小玩具或小獎品,甚至是家長買給他的東西

家長常常的回應方式都是:「謝謝,你自己留著就好。」、「媽媽不需要這個東西。」、「你每天都送我畫我已經很多了,你不要再送給我了。」

漸漸的孩子不再做這些事情,他們還小能給的也就是這些有限的擁有

但這些卻不能感動家長的心,因此長大後他就不知道自己能用什麼方式去回饋和展現心意

 

感恩和孝順這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名詞

家長總是期待的告訴孩子,長大以後賺錢養爸媽、長大以後買好吃的給我們吃、長大以後帶我們出國去玩...

但長大以後對孩子來說太不切實際也太遙遠,若沒有從小慢慢接住那些小小的心意,也就不會有長大那些體貼的回饋

孩子從小練習將自己喜愛的分享給最愛的人,慢慢的才會懂別人需要什麼可以怎麼給予

因此各位家長以後若是收到孩子們「愛的禮物」可以這樣回應

1.回應他的心意

「謝謝你用心為我準備的禮物。」

2.瞭解他的用心

「可以跟我說你為什麼送我這個嗎?」

3.給予回饋引導

「謝謝你這次的禮物,媽媽缺一件漂亮衣服,你下次可以幫我畫一件漂亮的衣服嗎?」

這樣的方式可以接住孩子們的期待,更能引導出同理心去思考對方需要什麼

或許他們能力都還有現,但慢慢能力增加後各位家長就會獲得一個貼心溫暖的孩子

不僅對待家人如此,對待其他人也更能展現這樣的能力。

arrow
arrow

    安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