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是與身俱來的能力

所以許多家長在處理手足間的玩具分享或同學間的輪流玩會遇到一些困難

尤其現今的社會孩子較少與其他的孩子互動

因此更難建立這樣的觀念

到底怎樣才能建立起孩子分享的概念呢?

(圖片摘自網路)

 

首先,公用的東西叫輪流使用

分享的前提是要有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所以家裡如果有玩具或書籍是屬於小朋友的

可以整理出一個空間是屬於他的

這樣的不僅可以讓小朋友有安全感也可以讓小朋友增加責任感。

 

再來,分享之前要先讓小朋友懂的什麼是「借」

因為有些小朋友會覺得分享出去的東西好像就會變成別人的

所以要先知道借是會物歸原主的

可以在家先和小朋友借玩具,讓小朋友理解這樣的概念

之後遇到要分享時就比較不會害怕失去。

 

第三,讓小朋友感受到分享的樂趣

若只單方面要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

小朋友會覺得自己好像失去什麼

所以家長可以準備幾個玩具,但不屬於小朋友的

所以當小朋友想要玩家長的新玩具時

就可以讓小朋友交換分享玩具,並且要提醒愛護的責任

這不僅可以訓練分享,還能培養負責的態度。

 

第四,在平常互動中家長就示範分享的感受

像是小朋友看到爸爸在吃水果,也想要吃時,可以分給小朋友一些

並告訴他「能分享給你一起吃好吃的東西,爸爸也覺得很開心。」

這些會在小朋友的概念中留下分享會有愉快的感受

之後要分享時就能減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情況。

(圖片摘自網路)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所以不管進入學校或者社會

分享的議題都會不斷的出現在生活中

因此幫助孩子學會分享,將來能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arrow
arrow

    安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