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的高年級似乎是一個家庭的轉捩點

家長不約而同,在小孩到這時期會產生很多憤怒感和無助感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小孩這也不配合,那也不願意

常常在學校惹麻煩,不然就是在家情緒暴躁

每天跟他們相處像打仗一樣,都要繃緊神經

這時期的小朋友在生理、心理上都有比較多的變化

可能會比較沒有辦法有效的情緒控制或衝動控制

常常覺得小孩愛頂嘴、叫不動、懶散、叛逆、故意找砸

因此這時家長和小孩子間就很容易產生緊張的關係

甚至會有僵持不下或者冷戰的情況

很多家長會因為沒有方法處理感到很頭疼

甚至會因為小孩的轉變而感到心灰意冷,小孩是不是學壞了?

正在轉大人,生理功能在啟動

這階段小朋友在生理上進入青春期的階段

賀爾蒙的大量產生,身體上開始會有一些變化

在情緒和行為都會比較難以控制一點

脾氣會變暴躁、沒有耐性,行為會比較衝動

人生任務進入到下一階段,心理在找尋自己是誰

而在心理上,有名的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就提到這年齡的人

階段的任務進入到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

開始想要了解自己到底是甚麼樣的人、甚麼樣的角色

因此會去向外證明自己、尋求認同、展現能力

 

因此在生理、心理都在急速轉變的過程

父母往往會無法接受小孩的轉變和個性上的不同

覺得自己小孩是不是學壞、很難教導

當家中有這時期的小孩,家長請先別太緊張和擔心

小孩在蛻變成長,因此家長也不能再用舊的方式與他們相處

1. 接受他們想要長大

很多家長會無法適應小孩的轉變

但是這些過程是他們必經的旅程

他們的頂嘴和抗議是另外一種展現自我意識與想法的方式

雖然這樣的方式家長可能不能接受

但唯有先知道這是成長的一部分,就比較能接受這樣的情況

不至於被小孩的行為激怒或引發更多的衝突

不被激怒才有更多的空間和理性來改善這樣的狀況

2. 由教導轉變成引導

當小孩還小時,家長會給予比較多教導

讓小孩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方法

但是當小孩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之後

教導就會變的比較難讓小孩接受,小孩開始會有很多自己的意見

這時候家長可以改變自己想要教導的念頭

讓小孩充分展現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後,再用引導的方式去討論

引導的關鍵就是,將小孩的意見視為重要的

這不僅讓小孩可以覺得被尊重,更可以讓家長了解小孩的思考模式

3. 規範明確,保留彈性

小孩會很想要甚麼都自己決定、自己做主

家長可以在適度的空間中給予權力,但是並非沒有規範與原則

可以找適當的時機,和小孩一起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作主

但是那些事情還是必須要由家長來管理

像是小孩的身體自主穿衣服、鞋子、髮型、零用錢等可以讓小孩決定

但在外在行為規範上,父母還是必須嚴格要求

尤其是與人身安全(幫派、毒品)和資訊安全(色情、暴力)

要求的原則並非避而不談,而是充分討論

唯有討論過後,才能避免因為好奇和無知去嘗試和接觸

4. 家是愛的避風港

家除了養育、教育的責任,還有最重要就是療育

當小孩在外面受傷、難過、挫折

回到家希望的就是那份溫暖、安慰、了解

若是家庭中缺少這份療育的功能,那小孩就很容易向外追尋

因此家長在教育以外,要有更多的耐心去理解小孩

那些脾氣暴躁、衝動行為的背後都有原因

要去看見那些原因才能避免關係的衝突與惡化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必然會經過各種考驗和關卡

每一段都是重要的階段,也都會產生新的問題

進入青春期的小孩雖然讓家長很頭疼

但也這是成長的印記與歷程,蛻變需要很多的改變

因此家長也需要跟著小孩一起成長

透過每一次的成長帶來更多的學習和收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春期 親子 親子教養
    全站熱搜

    安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