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家的星星前天又因為自己功課寫太慢,沒看到卡通生氣大鬧

我也想要冷靜地跟他解釋讓他理解,但他就是一直尖叫、大哭

甚至還丟東西,整個就是無理取鬧,最後我實在沒有辦法好好用說的

被他這樣一鬧後我也很生氣,就去拿棍子,想要讓他安靜點

星星一看到我拿棍子出來,他就開始不敢再哭鬧

我覺得孩子有時候對他們太好,就是會得寸進尺,棍子拿出來就甚麼都解決了。」

許多家長總是會和我討論,家中小孩總是亂發脾氣

跟他好好用講的也不聽,最後都要家長生氣,拿起棍子打人才願意聽話

覺得愛的教育到最後都只是讓小孩無法無天,不懂規矩

 

所謂的「愛的教育」的確是用「非打罵」的方式教育小孩

但不是只用「講理」就要小孩理解、聽話

愛的教育需要的是父母更多的耐心和引導

到底如何真正有效的運用「愛」來教育

 

1. 從小事情就開始建立觀念

    從平常的互動上就開始給予觀念,比起在事件當下處理來的有效

    例如:不能買自己想要的玩具就大哭大鬧

    在家中玩玩具的時候,就先和小孩討論玩具的需要和何時可以買新玩具

    有一個方法可循的時候,小孩就比較可以練習控制當下的慾望

    平常的互動小孩比較可以理性的瞭解,但是當事件發生時,情緒已經掌控腦袋

    相對的就很難聽進其他人給予的安撫和說明

2. 要比打罵更狠心

    打小孩、罵小孩很多時候父母會夾帶更多自己憤怒的情緒

    所以會出手過重或說出傷害小孩自尊的話語

    因此父母如何對自己狠心的控制這些脾氣

    不在高張力的情緒上處理事情是大人需要不斷的練習

    隔開空間、換人與小孩互動、轉移注意力都是可以的方式

3. 規則須更清楚明白

    不打罵並不表示就不教導是非對錯

    比起打罵更需要建立賞與罰清楚的規則

    這些規則讓小孩更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例如:小孩不願意在規定時間內使用電腦

    那他就會因為自己的不守信,而失去其他使用電腦的時間

    像這樣的清楚訂定規則

    並讓小孩瞭解他該如何遵守和不遵守的後果

    父母不需要大動肝火的責罵

    只需要監督和嚴謹的實行規則的賞罰

4. 接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所有的大人也都是從孩子慢慢成長

     成長有一定的軌跡和發展過程

     因此家長需要包容小孩有些發展還沒成熟

     給予一些反覆的指導和練習對小孩是重要的

「愛的教與」是個流行的口號,但到底要怎樣落實卻沒有方法可循

因此常常讓家長覺得不打不罵到底怎麼教小孩

既沒有新方法又不能用舊方法,讓家長在教育上更無力和無助

其實只需要掌握好原則,愛的教育並不難執行

只是需要更多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fefeff
    全站熱搜

    安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